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就业指导>>阅读文章

【就业指导一周一篇】第43期---教育标准应跟着职业走

发布人:校级管理5    发布时间:2013年06月01日    阅读次数:2203

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宇

 

    据中国广播网1216报道,近日国外一项民调显示,84%的中国受访者觉得自己“大材小用”了,为全球各国中最高,引发热议。在这场讨论中,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也成为讨论的焦点,一些人认为,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对“大材小用”的抱怨多是盲目择业、眼高手低的结果。《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》显示,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的人群有98%发生过主动离职,主要原因是认为“个人发展空间不够”(30%)和“薪资福利偏低”(21%)。

在毕业生求职季展开之际,我们邀请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谈谈对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看法,并对高校培养提出建议。

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非自今日始,从高校扩招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于2003年进入劳动力市场开始就出现了困难。大学毕业生就不了业,原因何在?我们的教育哪里出了毛病?我认为,这个毛病就是,我们的教育什么都教,唯独不教一个人最重要的生存、生活、就业的本领;不教我们的孩子们做人、做事、进入社会的最基本的心态,最必要的操守,最不可缺失的知识和能力。

大学生在最基本的生存、求职、就业能力方面需要经历四个过程:第一,了解真实生活。真实的生活就是痛苦,就是磨难,就是艰辛,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,不断摆在我们的面前。第二,熟悉职场规则。职场到底是什么样的?它是一个约束自我,克制个性,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,让别人成功的地方——让团队、让企业、让老板成功的地方。这些最基本的道理,很多大学生不明白。越是名校生、高材生,过去十几年的生活都是别人围着他转,一切资源供他使用,让他出人头地。进入社会,进入职场后,他遇到的却是和过去生活经历完全相反的规则。他能脱胎换骨,适应这个新环境吗?第三,寻找自身位置。只有完成了前两条,才有可能明白你是谁,要干什么,能干什么。许多学校搞职业规划大比拼、大竞赛,用意肯定是好的,但方法不对;最后获胜的,是纸上谈兵的优胜者。就如同一个女人仅仅在她表达了生孩子的打算的时候,就给她授予“英雄母亲”的称号,是非常可笑的。第四,品味或体验成败甘苦。这在校园里确实很难实现。学校里唯一比较接近职场的就是球场,就是体育。职场和球场、竞技场有天然联系,所以,欧美名校都高度重视体育。所谓美国常青藤联盟其实就是一个体育联盟。但在我们教育体系中,体育或许是最没有地位的一门课程。这极能说明我们的教育特点。

我想,仅仅通过以上非常粗线条的描绘,就可以看出,我国就业系统和教育系统对人的要求和评价是不同的,甚至背道而驰。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受教育的年头越多,就业能力就越差的根本原因。我们的教育标准、教育评价体系要跟着职业标准和就业评价体系走。

 


上一篇      下一篇